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南唐立之为“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庠”。为中国历史有记录唯一个非大一统国家于都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南唐立之为“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庠”。为中国历史有记录唯一个非大一统国家于都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白鹿洞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白鹿洞在唐代时原为诗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李渤当时养白鹿自娱,传说该鹿通晓人性,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为主人购买书、纸、笔、墨,李渤遂有外号“白鹿先生”。后来他出任江州刺史,于此修楼建亭,取名白鹿洞。白居易过江州,赠李渤一诗中,即有“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