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自古以来便与美酒相伴。《楚辞》中记载的“瑶浆”“琼浆”“楚沥”等,都是楚人对酒的热爱与追求的见证。那么古人在春节期间是如何饮酒的?
古代普通人喝酒没有那么多讲究,不会像一些豪门贵族一样注重喝酒的酒器,都是直接拿吃饭用的碗来喝酒。那一碗的量可不少,当年武松在景阳冈下喝了十多碗号称“三碗不过岗”的酒,当时店小二声称一般人喝三碗就不行了,可见这酒的度数应该还是比较高的,而武松喝了十多碗 ...
骷髅碗,又称嘎巴拉碗,是一种由人的头盖骨制成的独特法器,通常用于无上瑜伽部的灌顶仪式。这种古老的仪式在藏传佛教和印度宗教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然而,在宋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却在死后获得了这样一种“殊荣”,他的头盖骨竟被制成骷髅碗,作为元朝国师八思巴的饮器。这位皇帝就是宋理宗。
后来,此事惊动了吴佩孚手下的十四师的师长靳云鹗,他派兵包围了李家,不仅收缴所有出土青铜器,还继续挖了好几个井,最后出土了近百件青铜器和其他的玉器、陶器数百件。
在1959年的时候,位于石楼县义牒镇桃花庄,有村民像往常一样到田里劳作,在耕地的时候,他无意中发现了一座古物,因为当时通讯设备比较落后,再加上村民对文物保护意识比较淡薄。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酒鬼酒(000799)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防伪瓶盖结构”,专利申请号为CN202421279239.2,授权日为2025年1月28日。
金华市木版年画博物馆位于金东区塘雅镇,占地1.2万平方米,由金华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黄菁菁于2014年创办。馆内珍藏了3000余幅木版年画和1000多套年画刻版,其中不乏明、清时期的孤本年画和刻版。
最近在网上刷到篇按照朝代参观国内博物馆的帖子,热度颇高,但细看之下问题不少。比如推荐去上海博物馆了解近代史,可熟知上博的人都清楚,其主打的是中国古代艺术,常设展与近代史关联甚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地域辽阔,若真想按朝代逐一参观,涉及的博物馆数量惊人。
曲水流觞,也叫流杯取水或者九曲流觞,是从上巳节衍生出来的一种习俗。人们择一幽静处,按序安坐于潺潺曲水边,上游一人取盛满酒的杯子即羽觞于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顺流而下,羽觞泛于流波之上,顺水沿渠,就势随形,流动的溪水将酒杯带到谁的面前,谁就得取杯饮酒并 ...
用色温润淡雅,体现江南人的独特审美金华木版年画博物馆过年很忙记者黄捷近年来,曾经一度消失在江南地区的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2025年是乙巳蛇年。据考证,蛇最早出现于1.5亿年前,比人类的历史要早得多。十二生肖中,蛇既是灵性与神圣的象征,又是冷酷和阴柔的化身。春节期间,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均有与蛇相关的文物展出,部分博物馆还专门推 ...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到天山的路网》的重要节点。“2025长安灯会”点亮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遗址,13组灯彩具化唐宫轴线、幻化盛唐气象,夯实了“大明宫日朝夜游”旅游产品的基础,也必将成为曲江新区“文化出海”和“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