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算起,到实现这个目标只有短短10年左右,时间宝贵,需要加强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科技创新动力和活力体现在哪里?如何把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概括来说,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聚力发力这些领域,对于建成科技强国,至关重要。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文化旅游业是服务消费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扩大就业、拉动内需、活跃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的九大重点任务,排在第一位的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明确提出“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凸显文旅产业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征程上,必须始终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抓好纪律建设各项工作和举措的落实,进一步提高纪律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视同仁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两新”,推动“两新”落地“全国一盘棋”,是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近期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明确提出将为经营主体提供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营商环境。从这个意义上看,一视同仁的背后,是企业得享公平、市场更有活力。这样的一视同仁,多多益善。
元旦前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起到了极强震慑作用。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关键节点、曝光典型案例,再次释放了以铁的纪律持续净化节日风气的鲜明导向。广大党员干部应时刻绷紧遵规守纪这根弦,自觉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我们用拼搏奋斗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都挡不住我们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宣示了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决心与勇毅,展示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
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提升。作为规划明确的第三个原则,不仅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理念,也进一步强调了乡村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更要注重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本报理论版今起推出“访谈录”专栏,邀请嘉宾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等,开展深度对话与交流。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指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赓续中华文脉”的历史使命,明晰了“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传承弘扬的基本路径,我们务必深刻理解领会、切实抓好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的文化旗帜,是引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担负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思想之旗。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表明我国经济活力持续释放。需注意 ...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形式之一。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一般是指通过技术、市场和管理等多方面的改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使其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