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内的变化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规模,还涉及到文化的变迁。作为异族王朝,满人在入关前就发明了自己的文字,满文成为了故宫牌匾上的一部分。然而,今天我们发现故宫内的许多建筑牌匾上并没有满文,尤其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大殿,都只刻有汉文而没有满文。这种现 ...
关于故宫被称为紫禁城,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个便是古代的迷信和传说有关。在古代,皇帝觉得自己是天帝之子,是天子。天宫是天帝居住的地方,自然也就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后汉书》说:“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
日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展,本次展览展出近150件来自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收藏的珍贵文物,展现十七至十八世纪中法在科学技术、工艺、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等领域的交流和互鉴。 其中,中法两国的古代君主肖像画——《乾隆帝朝服像》与《国王路易十四加冕礼服像》体现了中法两国君主作为文化交流重要推动者的风采,在绘画技术上显示出东西方人物肖像画的特点及不同 ...
1933年2月5日夜(正月十一),立春第二天,一批国宝级文物从紫禁城神武门广场起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又觊觎华北,故宫文物危如累卵。为安全考虑,故宫博物院牵头组织本院所藏的部分文物和北平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等处的1.9万余箱,分批南迁:文物被运离北平,先至上海、南京,后又分南、中、北三路,水陆并进向西南大后方疏散。文物先后分别辗转至贵州安顺、四川重庆、陕西汉中,最终转移至四川的 ...
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匾额被挂上紫禁城的城门,这座昔日皇家宫殿厚重的正红宫门,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以来,首度向百姓敞开。
▲路易十四送给康熙的铜镀金壳开光人物像怀表 导报讯 (记者 刘彦玫)1月20日,“龙与百合花的相遇——康熙时期的中法宫廷交流”展览在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正式开幕。作为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的配套展览,本次展览共展出34件“重磅”文物,其中包括一级文物3件、二级甲文物12件。 蓝色珐琅、金色百合花、路易十四的浮雕、龙图案……共同构成了本次展览“含金量”最高的文物——路易十四送给康熙皇帝的铜镀金壳开 ...
这两天,「故宫·茶世界」观茶——茶文化精品文物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开展,展览汇集故宫博物院藏114件(套)珍贵文物及相关史料,聚焦 ...
近日,“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作为故宫博物院2025年首个特展,此次展览以和田玉文化为切入点,生动展现中华文明以玉为媒、交融互鉴的发展历程。展览遴选258件具有代表性的和田玉精品,其中130件珍贵文物为首次展出。
中新网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陈杭)13日,继文物修复用房、办公用房之后,中建八局承建的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核心建筑——文物展示用房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这标志着故宫北院区全面进入二次结构、机电安装及装饰装修阶段。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规划 ...
新华社香港1月13日电(黄茜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13日宣布,2025年将推出4个新特别展览和3个新专题展览,主题涵盖故宫博物院珍藏、世界古代文明,以及该馆最新馆藏,并将在北京举办首个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藏巡回展览。 据介绍,今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 ...
1月13日9时,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中建八局承建的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核心建筑——文物展示用房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这标志着故宫北 ...
一个痴迷艺术的皇帝,一幅藏满秘密的名画,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三联书店近日出版文化学者祝勇“微观故宫系列”新作——《在故宫寻找宋徽宗》和《在故宫解密〈清明上河图〉》。 两本新作各自独立,又巧妙交织:在寻找宋徽宗的故事里,画师张择端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