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北京市海淀区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风筝哈是北京风筝制作世家哈氏家族的简称,其制作风筝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末年,迄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历史。
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具有装饰和赏玩双重功能的民间艺术品,风筝的制作大约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 韩非子 ·外储》篇上说:“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
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制作技艺),北京市东城区、海淀区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北京风筝制作技艺北京扎燕风筝也叫(沙燕风筝)是以燕子为造型,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曹氏风筝工艺是根据清代《南鹞北鸢考工志》所记载的风筝 ...
2024年9月26日 · 北京风筝是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传统节日娱乐工具。 北京风筝代表作是扎燕风筝(又叫京燕风筝)。 近年来北京风筝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名家新手,在风筝的制作上各有千秋,有的擅长扎制巨型风筝,如长达90米、120节的巨龙;有的擅长扎制 ...
清明时节出游放飞风筝是北京一带的民间习俗,在北京的风筝各流派中,哈氏风筝以其高超的工艺水准和艺术水平享誉国内外。 直到现今北京还有“北城黑锅底,南城瘦沙燕”的说法。
2024年3月27日 · 老北京的风筝以沙燕为主,根据制作的工艺风俗,分为两大家:一家是“风筝哈”,一家是“风筝金”。 金氏几代人在地安门大街的火神庙前摆风筝摊,哈氏几代人在琉璃厂开风筝铺。
2021年10月11日 · 风筝哈是北京著名的风筝制作世家哈氏家族的简称,其制作风筝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末年,至今已有一百七十余年。 哈氏家族祖籍河北省河间县果子洼村,因祖辈考中武状元进京。
2022年8月3日 · 风筝制作技艺是北京的一项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深受百姓喜爱。 每年春风乍起,造型各异的风筝争先恐后地飞上“四九城”的天空,放风筝者相互比赛,一争高低,成为京城一景。
2022年4月14日 · 听长辈们说,在老北京,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玩儿法,春天便是最适合放风筝的时节。 清人潘荣陛所著的《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北京人在清明放风筝的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担酌挈盒,轮毂相望。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香港地区的卫视等多家媒体为冷世祥的微型风筝、曹雪芹风筝艺术等摄制了专题片,冷世祥还在电视中做了风筝艺术的专题讲座,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中国农业展览馆收藏,瑞典、德国、马来西亚、美国、日本等国 ...